图片搜索

   粘贴图片网址
微纳米气泡表征及其在动态错流条件下抑制膜污染效果及机理分析
樊凯1,2; 王方正2; 管楠3,4; 周国清1; 周俊伟1; 王兴亚3; 胡钧3,5,6
2023-12-12
发表期刊中国环境科学
ISSN1000-6923
页码1-10
摘要膜分离技术中的膜污染问题一直被相关领域从业者广泛关注.微纳米气泡(Micro-/nanobubbles, MNBs)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抑制膜污染策略,近年来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.本文将微纳米气泡发生装置与膜性能检测设备联合,设计了一种MNB抑制膜污染的测试方法,系统研究了通入MNBs前后,MNBs对聚偏氟乙烯(PVDF)膜渗透、过滤和抗污染性的影响效果.研究结果表明,MNBs的通入使得PVDF膜的通量衰减速率降低约63.4%,截留率也提升了约21.3%.通过分析污染前后的膜表面微观形貌的扫描电子显微镜(SEM)图片可得,MNBs能有效抑制污染物滤饼层的形成和对膜孔的堵塞,有效抑制了污染物对膜的直接粘附.纳米颗粒追踪(NTA)的结果显示,通入MNBs后污染物颗粒粒径增大,这可能是MNBs对污染物的吸附作用使得污染物在MNBs表面聚集所导致.因此, MNBs抑制膜污染的机理在于,MNBs表面吸附聚集污染物,导致粒径增大,并以“汽桥”(gas-bridge)形式隔绝污染物与膜表面相互作用.
关键词微纳米气泡 膜分离 抗污染 形貌表征 机理
DOI10.19674/j.cnki.issn1000-6923.20231211.021
URL查看原文
收录类别北大核心 ; CSCD ; AMI核心
语种中文
原始文献类型学术期刊
文献类型期刊论文
条目标识符https://ir.cqcet.edu.cn/handle/39TD4454/18184
专题建筑与材料学院
作者单位1.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;
2.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;
3.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;
4.中国科学院大学;
5.上海大学;
6.祥符实验室
第一作者单位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
推荐引用方式
GB/T 7714
樊凯,王方正,管楠,等. 微纳米气泡表征及其在动态错流条件下抑制膜污染效果及机理分析[J]. 中国环境科学,2023:1-10.
APA 樊凯.,王方正.,管楠.,周国清.,周俊伟.,...&胡钧.(2023).微纳米气泡表征及其在动态错流条件下抑制膜污染效果及机理分析.中国环境科学,1-10.
MLA 樊凯,et al."微纳米气泡表征及其在动态错流条件下抑制膜污染效果及机理分析".中国环境科学 (2023):1-10.
条目包含的文件
条目无相关文件。
个性服务
查看访问统计
谷歌学术
谷歌学术中相似的文章
[樊凯]的文章
[王方正]的文章
[管楠]的文章
百度学术
百度学术中相似的文章
[樊凯]的文章
[王方正]的文章
[管楠]的文章
必应学术
必应学术中相似的文章
[樊凯]的文章
[王方正]的文章
[管楠]的文章
相关权益政策
暂无数据
收藏/分享
所有评论 (0)
暂无评论
 

除非特别说明,本系统中所有内容都受版权保护,并保留所有权利。